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小麦亩产1600斤 ,你照做也可以

    信息发布者:阳光总在风雨后
    2017-10-09 09:07:20   转载
    谈起小麦高产,在大家的印象中首要条件当然是土壤好,其次是种子好,管理好!金九银十,又到种植小麦的季节了,人家一亩小麦能产1600斤,人家事怎么种出来的,为此,今天给大家介绍小麦亩产1600斤超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照着做,你也可以!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小麦播种前


      1、农事日期提醒

      10月8日-10月18日(大约5-7天的播前整地时间)


      2、栽培管理

      1、根据当地情况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抗逆性好、具有高产潜力的优良品种,如衡水可选石农086    衡0628    济麦22  等。


      2、秸杆还田:对前茬种植玉米的地块,要结合收获将秸杆粉碎还田。


      3、施足底肥:结合整地亩施优质有机肥4-5方,尿素20公斤,二胺40公斤,钾肥20公斤,硫酸锌2公斤;或用45%复混肥(氮15%--磷15%--钾15%)65-70公斤。


      氮肥要犁沟深施,磷肥部分底施部分撒垡头(70%掩底、30%撒垡头),有机肥、钾肥及锌肥于犁前混匀撒施。


      4、精细整地:采用大拖拉机深松或深翻,深度25厘米,深松后撒肥旋耙两遍(深翻的先撒肥),除净根茬,粉碎坷垃,再用土耙锁耙两遍,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根据播种机播幅宽度,打好畦田待播。


      麦田打畦适宜长度30–50米,宽度2-3米。采用旋耕的麦田,要注意耙压踏实土壤,防止因土壤过于疏松造成深播弱苗,及表层土壤失墒快而影响根系和麦苗生长。


      5、灌足底墒水:小麦播种耕层适宜含水量为:沙土16%-18%;两合土18%-20%;黏土20%-22%。若播种时土壤墒情不足,应灌水造墒,“宁可晚种几天,也不能种欠墒麦”。


      

    小麦播种期


      1、农事日期提醒

      10月8日-10月18日期间。


      2、栽培管理

      (1)、土壤和种子处理

      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颖枯病、雪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区和条锈病冬繁、早发、常发区,可选择3%噁醚唑(敌萎丹)悬浮种衣剂、2.5%氟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


      小麦全蚀病严重发生区,选用全蚀净进行种子处理。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采用甲拌磷拌种或吡虫啉处理种子,防治传毒昆虫,控制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的发生危害,同时兼治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的防治,选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药剂拌种,后者可兼治鼠害。


      (2)、适期适量播种

      石农086、衡0628、济麦22均为半冬性品种,应于10月5-15日播种,每亩播种量12.5—15公斤


      若播期推迟,应当加大播种量予以弥补,每晚播两天,加大播量1斤,特别强调的是,小麦播种行距不要超过20厘米;


      或采用宽行8寸、窄行4寸的宽窄行播种;或采用等行距播种或每三行小麦留25厘米背垄。播种深度3—5厘米。


      (3)、防治对象

      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等)


      (4)、农事操作

      ①拌种: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危害,提高抵抗力和抗逆性;

      ②晾种:拌种后适时晾种;

      ③播种:种肥同播:亩用种量10-30KG(播种越晚,用种量越大,每推迟5-7天,增加2.5kg种子),亩基肥量:45-60kg复合肥(≥45%以上)控释肥或混掺肥。

      ④小麦拌种防病害



    田间管理


      (一)冬前管理

      1、查苗补种:播后10天左右,出苗率低的地块,应立即以小水轻灌,促进齐苗。


      2、适时冬灌:及时灌好越冬水,冬灌时间以日平均气温降到4—5度,日消夜冻时浇越冬水为宜,一般在11月中下旬进行,一般亩灌水60—80立方米。


      3、化学除草:防除野燕麦、看麦娘、毒麦、马唐等禾本科杂草,用高渗异丙隆或绿麦隆对水喷雾土表。在小麦出苗后3叶期前,杂草1~2叶期,用绿麦隆茎叶喷雾;


      小麦3叶期后至分蘖末期,杂草2~3叶期,可用高渗异丙隆对水茎叶喷雾;也可用6.9%噁唑禾草灵乳油(6.9%骠马乳油)在小麦越冬前(最好是分蘖中期)兑水喷雾,防除野燕麦及其他禾本科杂草。


      防除麦家公、荠菜、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选用苯磺隆、噻吩磺隆、二甲四氯钠盐、氟草烟(使它隆)乳油等药剂进行防除。


      (二)翌年管理

      1、及时中耕:返青后适墒及时中耕,深度3—5厘米。


      2、适时浇水追肥:本着前氮后移的原则,于拔节末期(基部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间伸长1厘米以上时)追施尿素20公斤,追肥方法要结合灌溉深施。


      中后期要结合“一喷三防”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3--5遍(每隔7天一遍),每次亩用量3--5两。在抽穗、扬花、灌浆三个时期保证供水。


      3、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

      ①返青拔节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条锈病、全蚀病,麦蜘蛛、麦蚜。小麦纹枯病每亩可用丙环唑20—30毫升、12.5%烯唑醇20~30克、志信星12~32克加水50~60公斤,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15天一次,连用两次;

      小麦全蚀病在拌种基础上,在返青期和拔节期要进行两次灌根。


      每亩每次用蚀敌粉剂100克或20%三唑酮50~100克或12.5%烯唑醇50~100克,加水80~100公斤,顺麦垄灌于小麦基部;


      麦蜘蛛、麦蚜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每亩8~10毫升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进行防治。


      冬前未化学除草的麦田,于小麦拔节前施药进行防除。阔叶杂草发生田选用噻磺隆、苯磺隆、2甲4氯等进行补治(10%麦镰10克/亩、或10%巨鑫可湿性粉剂10克/亩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


      禾本科杂草发生田选用6.9%噁唑禾草灵乳油(6.9%骠马乳油)40-50毫升/亩,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


      ②抽穗扬花期防治重点是麦蜘蛛、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麦蜘蛛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每亩8~1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进行防治;


      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或30%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升,兑水50公斤喷洒,7-10天喷药一次;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3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应立即喷药预防赤霉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多菌灵胶悬剂、微粉剂8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关键时期是齐穗至始花期。


      ③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为害高峰期。杀虫剂、杀菌剂混合用药,加入叶面肥进行“一喷三防”。重点控制麦穗蚜、白粉病、叶枯病、一代粘虫等。


      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每亩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50~70毫升加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为提高防效,可用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上述配方中再加入磷酸二氢钾150克还可以起到补肥增产的作用,但要现配现用。


      ④适时收获:最佳收获期是蜡熟未期,机械收获要一条龙作业,保证质量。



    小麦亩产1600斤施肥要求


      在黄淮灌区地力条件好的地块,通过实施测土技术、科学配肥,选用良种、精细管理等,说有可能达到亩产量1600斤的生产水平。


      1、施用基肥:结合整地,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3-5方,或有机肥200-300公斤;

      2、播种前每亩施用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钾肥20公斤,硫酸锌2公斤;

      3、在起身拔节期,根据生长情况,结合春灌,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4、在小麦拔节以后结合“一喷三防”,喷施300-400倍磷酸二氢钾。


      目前国内小麦产量普遍在1100-1300斤之间,简单得改良麦种、增加施肥肯定达不到亩产1600的目标。


      在黄淮灌区地力条件好的地块,通过实施测土技术、科学配肥,选用良种、精细管理等,说有可能达到亩产量1600斤的生产水平。

    小麦需肥规律



      小麦植株在一生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以及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因各地自然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措施的不同有所不同。


      但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每生产50kg小麦籽粒,植株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0.5kg左右、磷(五氧化二磷)0.5-0.75kg、钾(氧化钾)1-2kg。氮、磷主要集中于籽实中,分别占全株总含量的76%和82.4%,钾则主要集中于茎秆,占全株总含量的70.6%。


      小麦对氮的吸收



      小麦在生育期内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


      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麦苗虽小,但吸氮量却占全部吸氮量的12%-14%;

    另一个是拔节到孕穗,这个时期植株迅速生长,需要量急剧增加,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35%-40%,是各生育时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


      因此保证苗期氮素供应,可促进冬前分蘖,有利于培育壮苗。但也不能施氮肥过多,过多会使分蘖生长过猛,出现旺长,易造成群体大、个体差。


      在拔节至孕穗期满足氮素供应,可弥补基肥的养分经前期消耗而出现的不足,提高成穗率,巩固穗数,促进小花分化,防止小穗退化,增加穗粒数,延长绿叶的功能期,提高光合强度,增加有机物质积累,为小麦灌浆创造良好条件。


      小麦对磷的吸收



      小麦对磷的吸收高峰出现在拔节至扬花期。


      这个时期吸收磷量可达小麦总吸磷量的60%-70%。此时保证充足的磷素供应,对小穗小花分化发育以及促进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的转化、积累、灌浆成熟、增加千粒重十分重要。


      小麦返青以前虽需磷量较少,冬前小麦的吸磷量只占总吸收量的9%-10%,但此时磷素对小麦分生组织的生长分化影响很大,对生根、增叶分蘖均有显着效果;


      此时保证磷素供应还可明显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能力,对于小麦的安全越冬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麦播种前要施足磷肥作底肥。


      小麦对钾的吸收



      小麦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前吸收量较小,一般不超过吸收量的10%。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需钾最多的时期,此时吸钾量可占总吸收量的60%-70%,是小麦吸钾速度的最高峰,是钾肥的最大效率期。


      此时保证充足的钾素供应,可使小麦植株粗壮、生长旺盛、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运输,加速籽粒灌浆。开花至成熟期反而出现了根外排钾现象,植株含钾总量反而降低。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